乡村管理网

您好 欢迎来到乡村管理网!

乡村管理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务工作

广西东兰:“党建+社会救助”助力民生保障增效升温

时间:2024-03-29 来源:  作者:韦宋 莫英流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3年以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持续打造“党建+社会救助”示范点,坚持以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困难群众,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积极探索创新主动救助、精准救助、温暖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高位推动,健全“党建+社会救助”组织体系。东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将社会救助列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各乡镇为责任主体,民政、人社、残联、妇联等部门配合实施,形成“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工作格局。建立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村民小组为单位、党员联系到户”的联系服务困难群众机制,要求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通过座谈调研等形式,充分了解困难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党员定期入户走访开展情况摸排和政策宣讲等工作,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根本性转变。截至目前,共精准核查9433人次的求助信息,已为困难群众开展救助1519户5844人次,救助资金达1326.697万元。

多方联动,凝聚“党建+社会救助”强大合力。东兰县强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动态监测和排查社会救助群体,定期更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致贫风险的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名单,并利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检索数据与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数据进行逐项比对,2023年新筛选出1172人需要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的监测对象,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设立社会救助窗口,提供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事项办理等社会救助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结。汇聚社会资源,通过招聘专职社工,经常性深入村屯、社区协助开展救助对象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成立东兰慈善会,多方链接社会爱心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引导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机关单位等通过结对帮扶、捐资助学、以物帮扶的方式对社会救助群体进行帮助;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吸引290名志愿者加入到社会救助队伍,帮助救助对象完成“微心愿”、开展代办服务、整治家庭卫生环境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捐献爱心资金13.63万元,捐赠爱心物资予困难群众2035人次,与救助对象开展结对帮扶1897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700余次,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示范引领,提升“党建+社会救助”服务质效。东兰县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依托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在全县14个乡镇、152个行政村(社区)设立166个党员先锋岗,180名党员担任社会救助协理员,实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2023年以来累计走访4720人次,解决问题629个。创新采取“政策+案例+提问+解答”的宣讲形式,为14个乡镇的民政业务工作人员进行全覆盖式宣讲培训,通过进村入户、微信群、横幅等渠道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确保救助帮扶措施被困难群众知晓和享有,2023年下半年,累计开展“党建+社会救助政策”培训28次,发放社会救助宣传手册8000份、宣传牌200张。深化“互联网+民政服务”平台建设,开启12345服务热线,困难群众运用“广西社会救助求助平台”小程序就能在线上申请救助,实现救助事项“线下办”向“线上办”延伸;要求各乡镇每月召开社会救助专题研判会议,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同时,加快民政系统数据与其他数据信息平台有效共享,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办理、查询等服务,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时效性。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