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筑牢民族团结干部人才根基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不断优化干部机制,抓实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锻造过硬队伍,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民族团结的拥护者、践行者、捍卫者,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打好基础、铸牢堡垒。
加强教育培训,建强民族团结“主心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内容,通过集中领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党员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年以来,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累计开展主题学习300余场覆盖4000余人次;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党员培训的重要主题,突出抓好思想引领、阵地建设、教学环节,以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为主阵地,2023年以来培训少数民族干部1200余人次。整合县域内现有红色资源,用好用活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组织各级党组织现场参观学习,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利用微信平台、LED电子屏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用好帮扶力量,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依托东西部地区交流合作,与江苏海安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签署两地教育合作协议,29名海安籍教师到东兰县设立初中、高中段“海安实验班”,两地教师、领导干部经常性开展互访交流、考察学习,激发各族青少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内生动力。加强与深圳市对口单位(部门)对接联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合作等工作,选派5名领导干部到深圳龙华挂职,有效推动两地干部人才交往交流交融。紧紧抓住“组团式”帮扶这一机遇,先后有33名“组团式”教育帮扶人才、8名医疗帮扶人才分别到东兰高中、东兰职业技术学校和东兰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深入开展“1+X”结对帮带培养活动,积极推广“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模式,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为东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民族地区科技、教育、卫生领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多方挖引培用,丰富民族团结“人才库”。注重各民族干部人才培养,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目前全县共有科级领导干部599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558人,占比93.2%,带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能力不断提升。注重挖掘引进高层次民族干部人才,2023年以来,各用人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通过自主或公开招聘,以及参加各类招聘会、双选会共招录各类青年人才538名。切实发挥人才聚合效应,围绕返乡创业青年、产业发展带头人、非遗传承人、优秀大学生、优秀乡贤等群体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让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带动本地发展,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