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年来,广西河池东兰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形成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驱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充分利用全县14个一级网格、250个二级网格、2807个三级网格,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四级调解”和“多元化解”机制,实行“党员联村包户”制度,形成村村有联系、户户有帮扶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以基层党组织牵头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矛盾早发现、早解决。通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整合资源,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建立党员调解工作室,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妥善化解矛盾,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2021年以来全县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6019起,调处成功共5993起,成功率98.1%,民转刑案件零发生。两年来,全县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参评率为94.28%,高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
特色司法服务,强化基层治理保障。近年来,东兰县把司法服务半径向基层纵深,“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不断成为普遍共识。深入推进“三官一律”下基层,实现政法力量下沉,加强法律宣传力度,两年来共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意见150多条、接待咨询45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460余次,提高村民群众法律素养。充分利用农村圩日、法治宣传月、“三下乡”等平台载体,针对性的开展法律知识讲座10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用好红色资源,创建“拔哥流动法庭”“拔哥流动检察听证团”等红色法治品牌,集成专业的政法力量在最前端化解百姓烦心事。巧用民俗编创法治题材山歌、快板237首,结合“蚂拐节”传统民俗节日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走入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近3年来,全县有3个乡镇获评全市四星级以上“十无”平安乡镇,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管理目标。
科技创新赋能,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新技术应用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迭代升级基层社会治理手段模式,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能力水平。推进14个乡镇综治中心和15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优化服务保障,通过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党建信息平台、智慧调解”4个信息化平台,实现综治中心与应急、公安、党建等11个部门和14个乡镇数据整合共享;完善红色协商议事平台,整合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屯级民事大家谈、村人大代表工作站、“桂姐姐”维权服务队等平台资源,畅通纠纷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群,24小时全程为群众提供精准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将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延伸到辖区网格“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