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三个课堂”为农村党员教育“提味增效”
近年来,广西河池东兰县以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为目标,针对农村党员开设“春训”“双语”“送学”三个课堂,聚焦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实践锻炼等三个方面,抓实抓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普遍轮训计划,提振新时期下农村党员的学习和生产的“精气神”。
用好“春训”田间课堂。把“春训”作为农村党员的“加油站”,创立“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齐跟”的方式,由党员群众根据需求“点”课,由科技特派团专家、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到田间地头给农村党员针对性开课的方式,把“抢抓春耕时令,学习实用技能”的观念落在实践课堂上。今年以来,共开展“春训”课堂85期,针对农业生产技能、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管护培育各类经济作物技术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达320人次。
办好“双语”民族课堂。结合东兰特色,推出“普通话+方言”的“双语课堂”,从机关中抽调会讲壮语、瑶语等当地土语的党员干部组建双语教学宣讲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讲党课,用山歌“唱”党课,进村入屯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政策理论,把党员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农村党员身边,用“乡音”传递“党的好声音”,让更多农村党员群众“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今年以来,东兰县共组织开展“双语”宣讲80余期,受众达7000余人次。
开展“送学”流动课堂。为确保农村党员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东兰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组建“送教送学上门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送学传党音”活动,帮助农村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去学习教育书籍,聆听心声、宣讲乡村振兴新政策;同时采取乡村夜话、庭院讲堂等形式,持续深化“送学送教”活动,通过学理论、“聊”实际、“话”发展,让农村党员的学习课堂“冒着热气”“接着地气”。今年以来,共组织“送学上门”200余次,覆盖老党员53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