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筑起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5月底以来,广西河池东兰县进入主汛期,全县遭遇罕见强降雨,山洪暴发,境内洪龙河、曲江河、隘洞河水位暴涨溢堤,农田、道路等过水严重,防汛抗洪救灾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该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于人民群众需要处,构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汛情就是命令,越是艰险越向前
该县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防御工作,汛前全面部署应对措施,出现雨情后,及时研判,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组织开展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汛情就是命令,一线就是战场”。县委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防汛抗洪的第一位,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并带队到各乡镇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县长主持召开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会议,组织成立交通基础设施抢修组、电力抢修组、农作物救灾组等,由县政府班子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全面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生活、生产恢复工作。
县四家班子领导全部深入联系乡镇,靠前指导调度抢险救灾;水利、应急、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防汛工作领导带班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预警预报;14个乡镇“一把手”坚守岗位、守土履责,党员干部全员上阵,昼夜不息,奋战一线;150个村(社区)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该县612个基层党组织、1.2万多名党员和330名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闻“汛”而动,把防汛救灾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的有效载体。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组建400多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巡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奋战一线、支援一线,组织转移群众、排查险情、筹集物资……筑起抗洪救灾的坚强战斗堡垒。
面对境内多条道路塌方,导致交通中断影响防汛救灾的情况,东兰公路养护中心党组、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及时组织力量前往现场进行抢险,尽一切力量打通每一条“生命通道”。
山体滑坡,供电受阻。东兰供电局党总支靠前指挥,迅速组建3支应急抢修队,分别火速赶赴三石镇、巴畴乡、长乐镇等抗暴雨保供电现场开展紧急抢修,调用多部小型挖掘机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快速恢复送电。
风狂雨骤,河水暴涨。6月16日晚,洪龙河武篆镇河段水位快速上涨,直逼警戒水位。武篆镇党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组织120名党员干部返岗开展防汛抢险工作,紧急避险转移群众62人。
防汛、救灾“两手抓”。各级党组织同步扎实做好救灾工作,县水利局党组、民政局党组及时做好救援物资组织调度工作,确保哪里有灾情,救灾物资就调配发放到哪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选派技术人员210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织消防、应急分队投入抢险救灾8500余人次,未发生因汛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您先别着急,那里无法通行,我现在马上带人过去清理。”6月14日,隘洞镇板康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静思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该村村民梁廷华突发疾病,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但因道路塌方无法通行。了解情况后,陈静思立即组织该村党员干部前往抢修道路,为村民治疗病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防汛抗灾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冲在一线!”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巴畴乡巴英村村屯道路出现多处塌方,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与过往车辆行人安全。该村党支部书记廖家笔立即组织驻村工作队、党员中心户、公益性岗位人员30多人组成抢险“突击队”,全力清理路障、抢险疏通道路。
风急浪高,大雨滂沱。巴畴乡巴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当坚持奋战在抗洪抢险最前线,顶风冒雨察看灾情、走访转移受灾群众……
关键时刻,党员就是“主心骨”;险情重重,党员就是“急先锋”。全县党员干部敢于亮剑、挺身而出,1.2万余名党员冲锋在前,把党旗插在风口浪尖,竖起一面面洪水冲不倒的先锋旗帜。